2018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7-11-13 17:09 甘肃人事考试 来源:甘肃华图教育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壮大,中国已经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国,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大变革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逐渐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特征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一改以往国际外交中以实力和利益为主的外交前提,重新以互利共赢为前提进行外交交往,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就是以深化发展全球贸易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格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展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的决心和意志,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践行外交为民,但是当涉及到核心利益问题上也敢于亮剑敢于担当。从2013年开始,习近平出访各国,充分的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外交新格局。作为国考备考生来说,不仅要了解当今的外交事件,更多的是把现在的外交时政与我们的外交传统进行联合复习,才能在备考中做到未雨绸缪。从习近平出访足迹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常识中可能会涉及的外交考点。
考点一:中俄外交
中国和俄罗斯山水相连,毗邻而居,中俄两国一直把对方作为自己的外交优先国。而历史上中俄两国的外交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中国受压迫阶段;“一边倒”战略阶段;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时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可以作为常识考试的考点。首先在中国受压迫阶段主要是1949年之前这一阶段。这个时期中俄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主要是沙俄在北方地区不断蚕食我国领土。但是在这些不平等条约之间,《尼布楚条约》确是一个平等条约。这个就是我们常识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考点。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在斯大林的帮助下,中国得以顺利发展。经历了对抗冲突,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
考点二:中美外交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历年的常识考试中,中美关系也曾出现过,那我们把一些经典的知识点做一个简单梳理。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被称为“乒乓外交”。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年十月基辛格再次公开访华。在其访华的第二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并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9年重视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美邦交正常化。
在我们的常识考察中,经常会把中美建交的事件进行排序,所以要了解各个事件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把某一外交事件拿出来问是否属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所以掌握中美外交事件主要是掌握时间。
考点三:中国与巴拿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巴拿马时间2017年6月12日,巴拿马总统巴雷拉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巴拿马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今年中国在外交关系上比较值得考的一个时政热点,中国与巴拿马建交标志着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承认,也证明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再进一步加强。
巴拿马不仅可以是一个时政考点,同时还可以是一个地理考点。巴拿马因为巴拿马运河而闻名于世,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由美国建造完成,属于水闸式运河。

(编辑:华图_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