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2017-12-07 16:52 甘肃人事考试 来源:甘肃华图教育
《常识判断》是公务员行测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对于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识判断》模块,大家都认为考试内容庞杂,主要考查同学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主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做常识题,平时对知识的积累是最为关键的,它需要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对社会百科常识的广泛涉猎,对社会各种现象的留心观察和深刻思考。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毫无规律和技巧性而言,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今天就让我来颠覆下对常识的认识。其实呢,提高《常识判断》正确率也是大有技巧的!并不是大家印象当中的无迹可寻,靠天吃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对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在国考当中一般为20题,大部分考生在作答这个模块的时候,一般正确率也就是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这个模块的分值,在国考中为0.7分,联考的分值为每题0.8分。在备考中,大部分考生存在的一个误区:常识纯粹是对知识点的考察,会就会,不会就不会。当然了,以现在的考试趋势分析来看,这种看法已经过时,因为诸多迹象表明常识越来越重视对分析判断思维的考察,很多题只要掌握恰当的分析技巧,即使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熟悉。也能轻做答。另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常识考过的考点,不会再考,再复习无用。其实不然!实际的情况是,重要考点,也会反复考察。
这里将介绍几种解答《常识判断》题的方法与技巧,旨在树立同学正确的做题态度,并提高速度与准确率。比如,“排除法”——适合于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常识判断也不例外。在解题过程中,同学可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选出正确答案。有些题甚至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我先给大家来说明一下适用此种方法的思维,当出现:(1)组合型题目,四个选项中包含知识点较多;(2)有两三个选项中涉及的知识点相对简单,或者和生活密切相关,;(3)直接选择有难度等情况时,应当先从我们最熟悉的知识点、最熟悉的生活事物、最一般的生活常理出发,把错误的选项先排除掉。剩下的则为正确答案。
那具体的技巧是如何运用的,我们通过题目来具体解释说明:
【例1】(2015年国考)一跨国企业计划7月份在全球两个大城市同期举办大型室外活动。为避免降雨影响活动效果选,择下列哪两个城市最为合理( )
A.北京和纽约B.东京和马德里
C.上海和伦敦 D.罗马和洛杉矶
【解析】D。选项中的几座城市均为高中地理课本中所学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是有关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点,对于选项中列举的典型城市,即便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也可知北京、东京、上海在7月份都是多雨水的季节,可直接排除故。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例2】(2013年国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的唾液是由舌头分泌的
B.胆分泌胆汁不足,容易导致胆囊炎
C.食盐、鱼肝油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
D.正常情况下,卵细胞在子宫内受精
【解析】C。肝脏分泌胆汁在、在输卵管内受精是我们在中学生物课本当中大家都应知应会的基本常识,因此可排除B、D选项。再根据生活常识,把舌头伸出口腔后舌头会逐渐变干燥,说明舌头不会分泌唾液,可排除A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编辑:华图_潇潇)